在能源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中,中国海油(600938.SH)作为国内海上油气开发的领军企业,始终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不同于原油期货的短期博弈,股票投资更看重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与长期价值创造。随着 “双碳” 目标与能源安全战略的双重推进,中国海油的长期投资价值是否坚实?这需要从资源储备、盈利韧性、股东回报与战略布局四个核心维度深入拆解。
一、资源根基:储量与产量双增的 “压舱石”
长期投资的本质是投资资产的持续增值,而油气企业的核心资产正是油气储量与产量。中国海油在这一维度的表现构成了其价值的基石。
从储量规模看,公司已形成 “国内为主、海外补充” 的立体储备体系。2024 年底,其净证实储量达 72.7 亿桶油当量,同比增长 7.2%,储量寿命稳定在 10 年以上,这意味着即便不新增勘探成果,现有储量也能支撑十年以上的稳定生产。国内市场上,渤海、南海等核心区域持续贡献增量,2024 年国内净产量同比上升 5.6%,锦州 27-6、曹妃甸 22-3 等新发现不断夯实本土储备;海外布局更显战略眼光,圭亚那 Payara 项目、巴西海上勘探区块等优质资产带来海外产量 10.8% 的同比增幅,莫桑比克、伊拉克等新获取的 10 个区块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。
产量增长的持续性同样值得关注。2024 年公司油气净产量达 726.8 百万桶油当量,同比增长 7.2%,2025 年上半年继续保持 6.1% 的增速,国内外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最优水平。更关键的是,公司明确了 2025 年产量目标为 760-780 百万桶油当量,储量替代率不低于 130%—— 这一替代率意味着每年新增储量远超消耗储量,为长期产量增长提供了明确保障。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,这种 “储量 – 产量” 的正向循环,是抵御市场波动的核心底气。
二、盈利韧性:穿越油价周期的核心能力
油气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是常态,企业能否在油价涨跌中保持盈利稳定,直接决定其投资价值。中国海油通过 “成本管控 + 产量对冲” 的组合策略,展现出极强的周期穿越能力。
成本控制是其盈利韧性的关键。2024 年,公司桶油当量主要成本降至 28.52 美元,同比下降 1.1%;2025 年上半年在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压力下,桶油主要成本仍稳定在 26.94 美元 / 桶油当量。这一成本水平不仅低于国际同业平均水平,更形成了清晰的 “安全边际”—— 即便国际油价跌至 30 美元 / 桶左右,公司仍能保持盈利。这种优势源于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:智能注采技术使海上油田自然递减率保持低位,优智钻完井技术实现示范项目提速 26%,规模化应用永磁电潜泵等设备更直接降低了生产能耗。
盈利表现的稳定性则印证了其策略有效性。2024 年国际油价冲高回落,公司仍实现归母净利润 1379 亿元,同比增长 11.4%;2025 年上半年面对油价波动,归母净利润仍达 695 亿元,油气销售收入 1717 亿元。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现金流管理能力,2024 年前三季度现金流持续健康,为 “低油价时抄底并购、高油价时增储上产” 的周期操作提供了资金支撑,这种逆周期布局能力进一步强化了长期盈利预期。
三、股东回报:高分红背后的价值兑现
对长期投资者而言,持续稳定的分红是企业价值的直接体现。中国海油在股东回报方面的表现,使其成为 A 股市场稀缺的 “高股息标的”。
分红力度与成长性兼具。2024 年,公司全年股息达 1.4 港元 / 股,同比增长 12%,总派息额 665.42 亿港元,占当年净利润的 44.7%;2025 年上半年继续派发中期股息每股 0.73 港元,同时明确 2025-2027 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 45%。这一分红比例不仅高于 A 股能源行业平均水平,更形成了 “逐年递增” 的趋势,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现金流回报。在低利率背景下,这种 “高分红 + 持续增长” 的特征,使其成为稳健型资金的优选标的。
更重要的是,公司的分红政策具备可持续性。2025 年计划资本开支 1250-1350 亿元,主要投向增储上产与科技创新,这种 “分红与投资兼顾” 的安排,既保障了股东短期回报,又不影响长期发展动能。实际控制人 2025 年 4 月宣布的 20-40 亿元增持计划,更从侧面体现了对公司价值的认可,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。
四、战略布局:绿色转型中的成长新空间
在能源转型浪潮下,传统油气企业的长期价值不仅取决于现有业务,更取决于其向新能源领域的延伸能力。中国海油的 “油气 + 新能源” 融合发展战略,为其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。
传统油气业务的绿色化改造已见成效。2025 年上半年,公司绿电发电量超 9 亿千瓦时,“海油观澜号” 为文昌油田群稳定供应绿电,外购并消纳绿电 5 亿千瓦时;秦皇岛 32-6 油田通过精益用电管理实现节电 1800 万千瓦时。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,更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进一步控制了成本。
新能源布局则聚焦于高潜力领域。中国海上首个 CCUS(碳捕获、利用与封存)项目在恩平 15-1 平台投用,开创 “以碳驱油、以油固碳” 的循环模式,渤海油田更规划建成中国北方海上最大 CCUS 中心。这种将碳排放转化为生产资源的技术路径,既符合 “双碳” 政策导向,又能提升原油采收率,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,这种 “传统业务筑基、新能源拓疆” 的布局,使公司既能分享传统能源的稳定收益,又能捕捉能源转型的成长机遇。
五、风险提示:长期投资需警惕的不确定性
尽管中国海油的长期价值逻辑清晰,但投资者仍需关注三大风险因素:一是国际油价波动风险,若油价长期低于 30 美元 / 桶,可能对盈利与分红产生压力;二是地缘政治风险,海外资产集中区域的政治不稳定可能影响产量兑现;三是转型风险,新能源业务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度若不及预期,可能影响长期增长空间。
六、结论:周期中的价值锚点
中国海油的长期投资价值,本质是 “确定性” 与 “成长性” 的平衡:储量与产量的双增提供了资产确定性,成本控制与现金流管理构建了盈利确定性,高分红政策实现了回报确定性,而绿色转型则打开了成长空间。对于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投资者而言,其在油价周期中的抗风险能力、清晰的战略规划与持续的股东回报,使其成为能源领域值得长期配置的标的。
正如公司总裁阎洪涛所言,要将中国海油做成 “百年老店”—— 这种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,或许正是长期投资最需要的价值锚点。
中国海油:油价周期中的长期投资标的?
